一篇课文.无论它是何种体裁,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某种“情感”。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会这种“情感”.是每位语文教师都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
要使学生真正体会课文中的“情感”.语文教师就应细心挖掘和分析课文中的“情感”成分.然后运用巧妙的手法.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感世界"中,让学生走进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发生共振.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进行“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很多,下面笔者谈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重视诵读。通过语调感受“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文章的“情感”,通过多次绘声绘色的诵读,学生会自然感受到的。因此.也可以说“书读百遍,其情可见”。
作为语文教师.要加强诵读方面的指导。要重视朗读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语气、语调,甚至是手势、表情等。只要加强了这些方面的指导,学生就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很自然地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
例如《最后一次讲演》里的一段话——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读这段话时.前半部分的声音不要过高,保持中音.从“无耻啊!无耻啊!”开始要明显抬高声音。从速度上说.“杀死了人..….还要诬蔑人”速度要稍快一些,“说什么……说什么……"速度应适当放慢.“无耻啊……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要再次快速诵读:从重音上在字里行间的那种对李先生的高度颂扬和对反动派的满腔痛恨之情便会跃然纸上.闻一多那种临危不惧、义愤填膺、慷慨陈词的形象就如同在眼前。
二、配乐朗诵。优美旋律激发“情”
音乐有激发…清感"的作用.一首舒缓的轻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内心平静下来.陶醉其中。犹如沐浴着春风.步入争奇斗艳的桃花源,犹如进入“林壑幽美"的山谷……而一首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又可以激发我们奋发的热情、拼搏的豪情……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充分运用音乐这个优势,在朗读盼同时.配以相应的乐曲,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桂林山水歌》时,教师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录制的配带乐曲.再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就会很快把学生带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美景之中,从而很自然地培养出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情感。
三、结合图画。
形象直观渲染“情”
文章中有的…睛感"是蕴涵于描写之中的.教师可以制成画,展示给学生看,通过直观教学,就会使学生对蕴涵其中的…隋感”心领神会。
例如《沁园春?雪》,如果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绘制这样一幅画:傲然屹立于至高点上的毛泽东同志,面对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色……那么学生看了这幅图画后.对一代伟人豪迈、乐观、奋发向上的情怀便能充分理解到了。然后再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把这些文字转化为画面.投射在自己大脑的“荧光屏"上,也可引导学生自然地领悟文章中的情感”。
四、排练短剧.通过表演领会“情”
有的“情感”融于记叙之中,那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故事情节来排练课本剧.以此方式使学生步入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完成…隋感"教学的任务。
例如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儿童"的一段叙写时.可以引导学生模拟马玉祥奋不顾身只身跳入火海的英雄行为.学生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马玉祥当时的“内心世界”.感受到志愿军战士的确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情感"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一些戏剧的精彩片段:如《白毛女》选场中“扎红头绳”一段,《陈毅市长》中“先生之言差矣……”一段,还有一些小说的精彩片段: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和最后一次到酒店的情形,《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发疯的一段描写等等。这些都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时间.通过引导学生排练短剧的方法以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
如果时间允许.一些戏剧或小说还可以排练成完整的课本剧。这样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又巧妙地完成了…情感”教学的任务.的确有“一箭双雕”之效。
五、静心默读。深入角色体会“情”
前面介绍的四种方法.是分别借助于语调、音乐、图画、表演的方式进行…睛感”教学的。但并非所有的“情感”教学都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完成.运用这些方法也并非是“睛感”教学最理想的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不依靠任何手段就能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
因此。在运用语调、音乐、图画、表演等手段进行“情感”教学的同时。我们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深入角色.细心体会文章中的Ⅲ情感”。
当然.学生要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需要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根据文章的情感、在默读过程中,学生要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在耳边响起相应的音乐,使自己变为作品中的人物,具有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情感。
总之,语文是一门“情”味浓厚的科目,教师分析体会文章中的…隋感",转化为自身的“激情”,然后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热情”。这样,文章中的“情”,教师的“情”和学生的“情”三位一体,发生共鸣,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魅力教师的语言艺术新探
- [教育理论] 创设问题情境“三策略”
- [教育理论]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
- [教育理论] 小议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建
- [教育理论] 试论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
- [教育理论] 优化课堂教学 发展学生思
- [教育理论] 浅谈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理论] 析把握语文课标新理念 构
- [教育理论] 精心设问,提高课堂教学效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