ͼƬ 浅析马克思与席勒关于人的异化的思想_欧冠体育下注_bet皇冠体育-在线|平台

欧冠体育下注_bet皇冠体育-在线|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 >

浅析马克思与席勒关于人的异化的思想

来源::未知 | 作者:欧冠体育下注_bet皇冠体育-在线|平台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克服人的异化,返回自由的人的本质,是席勒《美育书简》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同关注的问题。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游戏,建立审美王国才能走出人的异化的现实。而马克思则认为,通过对私有制和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关键词:异化 审美游戏 私有制 共产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进行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思想。马克思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发展,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他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希望正是寄托在无产阶级身上。为争取人类的自由与解放,最主要的是争取无产阶级的解放。“因为劳动者的解放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的奴役制就包含在劳动者同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性的关系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各种变形和结果罢了。”①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事实就表现在劳动者的异化劳动中。 
  劳动的异化首先表现在劳动者与他的劳动产品的关系上。正是劳动实践人才把自己看作是类存在物。通过劳动,人将感性的自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作品和现实存在,从而在其创造中能直观到其自身的本质力量。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的主体即劳动者却成为了商品劳动力,这种劳动力为资本家所占有和使用,而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也最终归资本家所有,在其随后的经济活动中被消费、增强并且重新转化为资本而与劳动者对立。这样,“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②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而“劳动者耗费在劳动中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便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便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便越少。”③马克思将这称之为物的异化。 
  异化不仅表现在生产的结果上,而且也表现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对劳动者来说,劳动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是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④只有在劳动之外,劳动者才感到自由自在。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一种被动的强制劳动。因此,在资本主义现实下,劳动不是对自我的确证,而是自我的散失。 
  异化劳动的第三个方面表现现在人的类生活变成为一个人生活的手段,使得自己把自己的生命活动与本质变成了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它的一切就是它的生命活动。而人则不同,他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意识的对象,人的活动是有意识与目的的。“正是通过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存在物。”⑤因此,劳动的对象就是人类类生活的对象化。但是异化劳动剥夺了人的劳动的对象,从而也就剥夺了人类的类生活。这样把人类的活动就贬低为一种与动物一样维持生存的手段,人的优越性散失了。 
  这一时期马克思在思想上还受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但是通过对席勒的《美育书简》和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进行一番比较,我们会看到马克思在这部名著里所讨论的问题也是席勒所讨论而且努力寻求解决的。 
  在《美育书简》中,席勒认识到在他那个时代理性已经日益牢固地主宰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和个人的身心。人们越来越服从于肉体生活的物质需要,人的精神则日益沦散。“利益成为时代的伟大偶像,一切力量都要服侍它,一切天才都要拜倒在它的脚下。”⑥文明的发展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自由,反而助长了人们的物质需求,使得人们沉溺于物中。理性的启蒙推翻了专制,并且撕掉了神学说教的面具。人们从长期的愚昧无知与麻木不仁中清醒过来,要求恢复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通过暴力与革命推翻了现有的秩序,想把人当作最终的目的,使真正的自由成为社会的基础。

但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社会开始分裂为两个阶级。下层阶级表现出的是粗野和无法无天的本能,“由于摆脱了社会秩序的绳索,正以无法控制的狂怒忙于兽性的满足。”⑦而上层阶级则表现出一副令人作呕的懒散的景象。利己主义在整个社会蔓延,我们经受着一切的苦难却没有一颗倾向于社会的心。在现代这种高度理性化的国家组织中,国家组织肢解了人的感性生活。这种分化固然使得人在某方面得到了发展,但是却使人的整体发展受到限制。因此,劳动分工使得人散失了本质丰富的可能性,而使人将自己局限于狭小的生活空间。这样,席勒就揭示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困境:职业化的分工推动了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却以牺牲个体的全面发展为代价的。但是他只是把这种人的异化与分裂看作是人类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种对人的肢解,“个体虽然得不到好处,然而非此方式类就不能取得进步”⑧。但是,个人是否就改为了人类的明天而牺牲自己的一生呢?席勒认为当然不能。对我们而言,最紧要的就是要为个人找到一条通向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的道路。 
  通过对人的异化与分裂的分析,席勒最终将人的自由实现指向了审美游戏。只有在审美游戏中,人才能摆脱内外的一切压制从而感到自由。为此,席勒憧憬了他对人类达到审美状态的未来:“在权利的力量的国度里,人和人以力相遇,他的活动受到限制。在安于职守的伦理的国度里,人和人以法律的威严相对峙,他的意志受到束缚。在有文化教养的圈子里,在审美的国度里,人就只需以形象显示给别人,只作为自由游戏的对象而与人相处。”⑨这样,席勒就通过对现实的人的异化问题的解决建立起了自己的审美王国。 
  与席勒不同,马克思并没有通过引进一个第三者来克服人的异化,而是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废除私有制与私有财产最终走向人的自由解放。这样一个革命所带来的未来社会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⑩在共产主义社会,人通过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不仅使自然人化,而且还创造出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面丰富性相适应的感觉。尽管马克思这一时期对共产主义的设想也带有乌托邦性质,但是正因为他把人的解放的目光放在了现实的活动上,放在了全人类的解放上,因此也使他的理论接近现实,从而能指导现实,并为人们为共产主义实现的奋斗提供了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毛崇杰《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注释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5.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4.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 
  ⑤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 
  ⑥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37. 
  ⑦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6. 
  ⑧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53. 
  ⑨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45. 
  ⑩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3.


欧冠体育下注_bet皇冠体育-在线|平台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